“春争日,夏争时”,连雨入夏,正是玉米采摘、销售的时节,为保证诉讼、农忙“两不误”,邻水县法院将庭审现场“搬”到田间地头,现场化解矛盾纠纷,让法律“种”在群众心里,让法治的声音传遍山野乡间。
巡回审判,解决群众的“揪心事”
近日,一辆巡回审判车开进邻水县高滩镇桂花村,几张木桌、几条板凳,一面巡回法庭的旗子,一场简易却又充满庄严肃穆氛围的庭审即将在此进行。
这是一起劳务合同纠纷案件的庭审现场,原告黄某先后在被告滕某承包的两个工地上务工,完工后,经结算滕某共拖欠黄某劳务工资6万元。滕某承诺在2020年5月30日前付清拖欠的劳务工资,但到期后滕某并未依约履行,黄某多次催要工资未果后,经过邻水县检察院支持起诉,诉至法院。
为更好地处理案件,川渝高竹新区法庭的张法官在庭前多次联系双方当事人了解案情、分析症结,讲解相关法律法规,为彻底化解纠纷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同时,考虑到正值玉米收获的农忙时节,原告黄某是忙于劳作的农民工,为不误农时农事,减轻当事人诉累,张法官决定到黄某所在的桂花村开展巡回审判。
“都是乡里乡亲,多从对方角度考虑,假如你是原告,辛苦劳作拿不到工资,你急不急?”
庭审现场,因被告滕某远在内蒙古无法到庭应诉,张法官通过手机视频连线的方式进行线上开庭。有了前期的调解基础,张法官迅速掌握矛盾焦点,充分运用“情、理、法”耐心细致开展调解,既向滕某释明恶意拖欠工资的法律后果,引导其换位思考,体谅农民工的不易,又为黄某分析利弊得失,反复多次劝解疏导,因势利导寻找双方利益的平衡点。最终原、被告双方协商一致,在庭审过程中自愿达成调解协议,由滕某在2024年2月6日前分两次偿还黄某劳务工资6万元。
田间普法,解答群众的“关心事”
庭审结束后,张法官趁热打铁,带着法庭干警们穿梭在田间地头,和正在拣选、搬运玉米的村民们拉起了家常,了解今年的玉米产量、上市价格、销售途径等情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围绕村民们最关心、关注的民间借贷、邻里纠纷、土地流转纠纷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宣讲,特别针对农忙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可能遭受的损失结合涉农典型案例进行重点提醒。同时,向村民们普及解决矛盾纠纷的维权途径,引导他们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村民们纷纷表示:“今天干活不枯燥,有说有笑还能学知识!”。
巡回审判,迈出去的是脚步,带回来的是民心。邻水县法院将持续发挥巡回法庭“流动”优势,靠前服务、主动作为,真正打通司法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用法治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