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司法部关于“数字法治 智慧司法”的部署要求,邻水县司法局将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社区矫正工作深度融合,努力形成“大平台共享、大系统共治、大数据慧治”的社区矫正信息化新格局,2022年12月,邻水县智慧矫正中心通过省级验收,初步实现社区矫正工作应急指挥可视化、远程管控精准化、日常工作智能化。
数字“上链”,精密智控,“智慧矫正”跑出加速度
信息采集智能化。配备2台自助矫正终端,依托智慧矫正监管系统,引导社区矫正对象通过自助矫正终端自助进行入矫报到,采集社区矫正对象的面部、指纹等个人信息、社会关系信息,所有事项实行网上申报、网上审批、电子签章,进一步提升业务办理速度,提高矫正质量。截至目前,已采集信息330人次。
语音识别精准化。订制智能电话巡查业务,用“智能语音监管巡查”软件“自动呼叫”和“自动接听”功能,不定期拨打矫正对象定位电话,通过语音识别技术,有效地预防人机分离,做到了矫正管理科学化、便捷化,进一步提高了社区矫正工作水平与质量。截至目前,已录入声音信息320人次,自动呼叫310人次。
定位监管科技化。中心配备了4G定位手环,具备防拆防爆、防尘防水、违规告警、实时定位等功能,依法依规对重点监管社区矫正对象,运用GPS、WIFI、 基站等定位技术,结合语音识别、指纹识别、微型摄像等技术,实现对矫正对象的全天候精准定位监管。
业务应用智慧化。依托省社区矫正一体化平台,对矫正对象实行分类管理,全覆盖建立电子档案,实现报到、电子定位、请销假、教育学习、公益劳动等数据化管理,通过报表统计、数据分析,实现社区矫正工作全业务、全流程、全时段智能管理。
“指尖”矫正,云端教育,打造“智慧矫正”新格局
数字赋能共享空中课堂。结合不同矫正对象的犯罪类型、矫正类别、个性特点、就业就学等信息,工作人员通过“矫务通”“协矫通”,向矫正对象推送相应法律法规,建立“菜单式”法治学习教育模式,矫正对象通过“在矫通”空中课堂,完成在线学习,实现“指尖矫正”。截至目前,已开展在线教育160人次。
智慧应用优化心理矫治。依托“辰微”心理测评软件开展心理测评,多维度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肖像刻画和专业心理分析,通过对矫正对象进行全景式的精准画像,自动生成个性化矫正方案和矫正效果评估报告,结合心理专业团队实施心理矫治,跟踪矫治效果,帮助其重拾自信人生,重新面对生活,重塑健康心理。截至目前,开展心理测评260人次。
VR场景助力入矫教育。在矫正中心利用VR虚拟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互动式体验,让社区矫正对象体验监狱、法庭以及红色文化等特定场景,强化对象认知,加强教育学习,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法律敬畏意识,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优化平台,规范打造,夯实“智慧矫正”硬支撑
聚焦优化平台建设,全面推进提档升级。邻水县社区矫正中心建筑面积为340㎡,中心共设置“三区十四室”,即综合管理区、监督管理区和教育帮扶区三个主要功能区,办公室、报到登记室、信息采集室、宣告室、训诫室、自助矫正室等14个功能室,严格按照《司法部社区矫正中心建设规范》要求,投入场所维修、专用家具和智能化设备采购,全面推进“智慧矫正”提档升级,打造出一个规范化、精细化、智能化的社区矫正中心。
聚焦完善指挥体系,全面实现互联互通。社区矫正指挥中心配备有3.75平方米的LED显示屏,集中实时监控、社区矫正定位、视频上传、视频对讲以及视频会议调度五位于一体,实现社区矫正预警、预报、预判、预控等功效。在各功能室和司法所安装高清网络摄像头,实现指挥中心纵向互联互通;横向与县综治中心共享全县2500余个雪亮工程视频点网数据,打造出邻水县社区矫正升级版 “智慧矫正”平台,推动全县平安建设迈上新台阶,实现社会治理效能新提升。(邻水县司法局 周欣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