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综合治理 >
邻水县:强化区域环境联动共治 合力谱写绿色发展新篇
www.ls.guanganpeace.gov.cn 】 【 2023-09-08 10:15:04 】 【 来源:广安日报

  初秋时节,美景醉人。9月5日,记者跟随邻水县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一行坐着巡河船,进入大洪河川渝交界处,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河面,微风吹过,荡起微微涟漪,让人心情愉悦。

  

  几年前,大洪河还不是这般模样,这里的水体一度受到水葫芦、肥水养鱼等污染。转变从邻水县与重庆市长寿区打破了区域限制、建立联防联治机制开始,大洪河的环境和水质逐渐得到改善。

  

  近年来,邻水县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积极探索区域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机制,在深化生态环境领域协同上打破区域限制,加强毗邻地区之间的交流合作,共同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绿色发展水平,形成了区域环境治理新格局。

  

  “邻水县先后与重庆渝北、垫江、长寿签订了《突发环境事件联防联控合作协议》《关于建立区域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合作机制协议》《环境应急管理联动合作协议》,并定期开展巡河、联合执法、应急演练,共同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邻水县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二中队队长汤汶浩介绍,目前,大洪河国考出川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地表水III类及以上标准。

  

  大洪河流经川渝两地,是长江上游的二级支流,串联着上下游、左右岸数十万人民的乡愁,是连接两地三方人民情谊的纽带。保护好大洪河水生态,探索绿色发展道路,不断提升绿水青山颜值,既是川渝两地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使命。为此,两地强化“一家亲”意识,树牢“一盘棋”思想,坚持“一体化”理念,从区域生态网络共建、环境污染联防联治到启动生态保护和修复等,统一谋划、多方联动,共同唱好“双城记”,合力建好“生态圈”。

  

  “2022年,邻水同重庆长寿完成了大洪河流域应急监测实验室和应急物资储备库的建设并实体化运行,为流域突发环境事件处理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邻水县还通过省级水测管协同平台授权,实时监测大洪河、御临河跨界断面水质情况,并上传共享,实现水质监测互联互通。”邻水县环境监测站综合室主任安燕介绍。

  

  打好大洪河碧水保卫战只是邻水县推动县域集成改革生态试点工作之一。为了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县域集成改革生态试点工作具有可复制、可推广性,邻水县联合全县各部门、各企业,建立健全节能降耗政策机制,共同推进重点行业绿色升级、园区节能环保提升、交通物流节能减排、公共机构能效提升等节能降耗重点工程,为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邻水红狮水泥有限公司作为重点行业绿色升级代表,充分展现了邻水在生态改革上的成效。2019年该公司按照联手共推节能降耗机制,与政府部门联手推动,改造了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达到了节能降耗以及国家污染物排放相关标准,加快构建形成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示范样本”。

  

  “节能降耗是企业生存之本,实现效益最大化,节能降耗是关键。”邻水红狮水泥有限公司生产副总杨仕平说,该公司作为广安市首家实现超低排放的水泥企业,健全了节能降耗管理机制,并对生产线进行超低排放节能降耗等进行改造,每年可减少70%的污染物排放。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邻水县坚持把改革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持之以恒保持全面深化改革永远在路上的精神状态,持续在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上聚焦发力,大胆闯、率先试、出经验,推进县域集成生态改革在区域环评能评、环境联动共治、节能降耗联手共推上走深、走实、走细,形成更多树得起、立得住、过得硬的生态改革典型,努力打造集成改革“邻水生态样本”。

  

  今年,邻水县还健全完善了区域环境联动共治机制,深入落实了生态环境联席会议制度,协同实施了御临河两岸绿化和华蓥山森林生态修复工程,建成了跨境流域水污染应急监测实验室和应急物资储备库。此外,该县还新办理环评审批10个,建设项目网上备案31个;开展能评交流5次,制发《区域能评流程指引》等制度2条;办理跨区域能评业务3项,累计开展联合执法9次,督促整改问题2个;联合毗邻区县开展巡河30余次、执法10余次。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革试点,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强化区域环境联动共治共保,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县域高质量发展。”邻水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黄罡表示。(邻水融媒 李勇 本报记者 卢琴)


编辑:满新液
邻水县长安网版权所有